Our Blog

Our Sharing

點解FamilyGo Learning 兩位媽媽🙋🏼‍♀️🙋🏼‍♀️走去做設計教材?

 
[一位教育工作者+一位插畫設計師]
.
當兩孩媽媽👩,遇上三囡媽媽👩,不約而同想創作更多好玩的教材給孩子,因為我們的孩子各有各性格,各有各速度,一開始我們只係想handmade 一些教具給我們5個孩子。
.
慢慢我們發現,這5個孩子的特性也代表一大部小朋友的學習狀況。
.
有的,好聰明,易理解學習內容,但並不能坐定定。
有的,喜歡探索新事物,渴求有趣的教材。
有的,同一個內容要重複解釋,雖然進度慢,但入心。
有的,靜靜的,好似好乖,但其實長期發夢。
有的,一般教學方法,如內容不是實體能見,他就難以理解,需要其他的演繹方法去教導。
….
我們這5個孩子,是可愛的。當他們學習時,兩位媽媽也頭殼冒煙💨 💨 💨
漸漸地,我們一齊研究好多有趣的方法,希望讓孩子愉快學習之餘,仍能保持親子和階的關係。經過一段時間,在這5個孩子身上,我們見到效果。
….
然後,我們就想,如果將這些用心設計的教材分享給其他小朋友,或許,能夠減輕媽媽sssssss出煙的情況。
….
一步一步的,我們這一兩年,不停的brainstorm ,不停的設計、試驗,在努力創作下,現推出《親子桌遊》、《Desk Mat》、《Lapbook DIY 手工書》系列。
….
下一步?
其實只要孩子能擁有「學習好有趣」、「雖然有點難」、「努力研究下」的自學正循環中,
只要能夠幫助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的教具,我們都會嘗試去設計!

《祝你哋成功!》

 
.
FamilyGo Learning 店主Fay 在這段日子,長駐在 一田大埔限定店,跟不同的爸爸媽媽交流,當中的話題當然離不開 ~~「點樣唔勞氣去教仔/囡做功課?」、「媽媽點樣保持親子關係下指導小朋友溫習?」同為父母的我們,一談之下取得好多共鳴。
.
其中一位媽媽,知道我們創立FamilyGo Learning的理念後,就跟我們說: 「祝你哋成功!」
.
頓時,我在想想,FamilyGo Learning點先為之 「成功」?!
如果只談生意,將此當作我們兩個媽媽的事業成就,我們的成積表當然以賺錢為目的,FamilyGo Learning 愈賺到錢,愈成功。
然而,我們兩個媽媽帶點傻氣的。
這幾天,陸續收到不少媽媽send 給我們的相片 /片段,說著小朋友好喜歡我們設計的Boardgame ,或者說,小朋友好喜歡Lapbook,主動做剪剪貼貼,玩足一個下午⋯⋯
這些回饋,讓我們兩個傻媽會心微笑 ,一時間,忘卻創業所帶來的辛勞。
創業過程絕不容易,遇見過不少挫折,每一件產品,都好似我們的小BB,由創作構思、搜集資料、研究當中的玩法、製作初稿、聯絡廠商、鑽研不同的材料、製作試板、調整錯誤、再出試板,經過一次一次調整,好似養育BB一樣,要用心去創作。
《祝我們成功!》
我們好想FamilyGo Learning 成為孩子成長的小伙伴,努力讓這個小空間繼續生存下來,我們能夠為孩子 創造出,更多幫助他們愛上學習的產品。
這就是我們的成功了!
「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。 」— FamilyGo Learning的目標。
如果你的目標跟我們的一樣,那我們一齊努力吧!💪
 

【快爆炸的媽媽】

 
JJ mama 自問情商不算很高的人,生孩子之前,因為從事節奏快的工作,常常將工作行程安排得滿滿,習慣將時間管理得嚴嚴。當媽前,絕對想像不到自己怎能面對經常無理取鬧的孩子,究竟處理時刻不受控的孩子呢?
 
事實上,當大囡出世後,印證了這方面的自我認知,初為人母,手忙腳亂,平日工作力不錯的JJ mama ,面對一個不懂說話、只有哭泣的嬰兒,整天只圍著她,照料她的「食」、「訓」、「痾」,其他的什麼都做不到,無力感充斥著多少個夜晚,食不好、訓得差的大囡讓我經常低哮著:「你究竟想點?」甚至,連抑鬱也不自知。
 
有一天,大囡晴晴再次哭鬧不停,一哭就是超過一個小時。那次,我好像斷了弦,腦袋空空,手掌沒意識蓋住她的嘴巴,大叫:「夠!你收聲得唔得?」只想得到一刻的寧靜。
 
但換來的是,更瘋狂的哭泣聲,是她哭了,我也哭了,像個孩子般哭得唏哩嘩啦,那一刻,我好用力的哭出心中的屈悶,雖然她是我的孩子,但相處只有一個月的她,其實也很陌生的。那次,讓我意識到,即使當了媽,不等於即刻被加持三頭六臂。當媽媽的,是需要時間學習做「媽媽」。
 
自從,她跟我一齊爆哭後 (最後,幸好星爸放工回家拯救現場。)JJ mama體會到 生兒育女是一項 Big Task,調整自己的心態,讓自己找個方法,以媽媽這身份生存下去。
 
「我不是神,我只是人。」
 
面對照顧孩子的千百樣挑戰,亦知道有千百樣的東西是對孩子好。
「從小給孩子聽音樂,陶冶性情!」
「主導式飲食,培養孩子自己食」
「早點學習去廁所,經常提醒孩子去廁所」
 
對!對!對! 這些教育方法都對孩子好,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的,陸續有來。媽媽也是人,上天好公平只給她 24小時,有100件事是好,但是不是一定要做足 100件事呢?
 
每一個媽媽的性格,每一個孩子的特性,各有不同,做得多並不是最好,做適合的、適當的便已足夠了。按著自己的能力、空間,盡力為孩子去做,已經是叻叻的媽媽了。
 
「我幾時會爆?」
 
媽媽的意志力真的很高,即使多忙亂的生活,時刻好像鐵人般,同時處理不同的事務,跟進孩子的功課、通告,安排著 假期的家庭活動,照料著家中的米缸,計算洗頭水、廁紙的存貨量⋯⋯
媽媽像極 一粒齒輪,24小時的轉動,沒有停下來的空間。
其實,每一個媽媽都有屬於自己的臨界點,體能上有極限,精神上亦有過熱的時候。所以,媽媽們要好好照料自己的狀態,嘗試想一想,當自己去到臨界點時,會是什麼的狀況? 例如,JJ mama 如果忙到一個就快爆炸的點,身體會出現 莫名奇妙的濕疹,也會偏頭痛發作。當身體發出這些警號,我也會意識到,該是時候要停一停,讓自己休息一下。
鼓勵媽媽們多多愛錫自己。
因為你的快樂,使孩子也快樂。
 
加油!
 
歡迎大家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👇🙏
Like & Share 我們的Facebook:

大人覺得的「好唔抵」!

早前,跟三個女兒 – 晴、加、恩逛玩具街,星爸說要送她們每人一份玩具,星爸著她們逛完所有店舖,給她們自己考慮後,再決定買那一個玩具。(星爸想她們在選購過程中有所學習)
 
逛街的過程,吵吵鬧鬧,說要的東西很多,又球又uno又槍又車…… 但她們清楚明白,每人只可選擇一份玩具。
 
最後:
大孖加加選了 Lisa的化妝品套裝連手拖車 ($199)
 
細孖恩恩選了 吵鬧無比的 發光手槍 ($27)
 
大囡晴晴選了 一個粉紅色大氣球 ($12)
 
「嗯,晴晴,你確定要氣球?」
 
在第一間店鋪,晴晴已經深深愛上這粉愛氣球,即使再逛6-7間店,看過其他多姿多彩的玩具,她仍然想要的是這氣球。
 
星爸 跟JJ 媽眼神互通一下,好明顯我們心中 盤著都是同一件事。
 
加加買的是 ,價值199元、配件極多、女孩子都喜歡的Lisa 玩具;而晴晴選的只是一個 12元的氣球,玩幾日就漏氣,心想,難得買玩具給她們,晴晴好似「好唔抵」。
 
那一刻,我發現,我們真的是好俗世的大人!
 
對於小朋友來說,她們一心只想要 「自己喜歡」的玩具,那會理會 199元 vs 12元的分別呢? 大人總會 “懶係”為小朋友去構想很多,「氣球玩幾日就無,不如買一份 耐玩既啦!」、「化妝品套裝可以成日玩,氣球拋一拋就會覺得唔好玩!」⋯⋯ 經過盤算、經過 比較,「精明」的大人往往忘卻了 自己初心所喜歡的東西。
 
當然,我們也根據她們的意願去購買,而JJ媽擔心 粉紅色氣球捱不到太長時間,靜悄悄多買一袋氣球 ($10)作後備。
 
結果,晴晴一回家,立刻吹脹這粉紅色氣球,珍而重之,甚至打算跟它一起洗澡。而加加、恩恩也喜歡這氣球,並將自己新買來的玩具跟晴晴分享玩。
 
其實,只有大人才會覺得「唔抵得」,請收起我們老套的計算,讓孩子單純選擇她們的「喜歡」。

「孩子的高度」

 
「喂!阿仔,我叫左你好多聲,你究竟聽唔聽到架?」🗣
 
「講咗好多次,唔可以咁樣做,點解你唔聽?」😩
 
這些對話,日日重覆,作為父母的我們,有時不太明白,孩子好像聽不到我們的說話,是耳背嗎?抑或,刻意「扮」聽不到呢?日常生活中,他們輕易將我們的耐性磨蝕掉!
 
小編有三個孩子,性格各有各精彩,照顧上各有各挑戰,而二女的「媽媽說話mute mode」十分嚴重,跟她說話,她好像進入二元次空間,什麼都聽不到,好像很不尊重媽媽,無視了我說的話,初期小編也會感生氣😤
 
甚至,開始懷疑她耳朵是不是有問題呢?👂
 
因此,小編做了一些小實驗,嘗試代入,刻意壓低自己的高度,跟孩子的身子差不多,而且,女兒做什麼,也跟著做,觀察了一段時間,嘗試想像她腦袋中… … 小編有些小發現:
 
1. 孩子的高度,聽不到。
原來,孩子矮矮的位置,跟大人水平線說話的高度,有一段很大距離。當大人在「上面」說話時,孩子真的未必知道你在跟他們說話,只知道有些聲音在他們頭頂上空徘徊,他們第一時間未有反應是正常的。
 
2. 孩子正在專心中… 👧
大人跟孩子說話,有一種奇怪的要求,希望孩子第一時間聽你說,要有反應。但,其實孩子都好忙碌,可能正在做手工、正在看電視、看書,當孩子正在專心做一件事,而你想孩子要第一時間聽你說話,猶如你老闆突然叫你放低進行中的工作,聽他說話一樣~ 真的好難喔!
 
小編透過這次觀察,了解女兒多一點,她終於聽到我說話:
1. 比較重要的說話,蹲下來跟她說
小編漸漸習慣蹲下來跟孩子說話,眼睛是能跟她們對上的。自從跟她們同一個水平線對話,二女也意識到,當媽媽蹲下來望著她時,她自然跟我對上眼,留心聽我說話。這個小小的動作,效果好顯著。當然,不能每一說話就要蹲下來,膝頭會受不了,小編會選擇打算說比較重要的話時才蹲,例如,提醒她們不要做危險的事、討論她們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。
 
2. 多留意她正在做什麼
二女是一個好專注的孩子,當她專心在一件事上,容易忽略身邊發生的事 (這一特點其實跟媽媽好似)。所以,如小編要跟她說話,學會先留意她正在做什麼,然後跟她說聲:「打擾一下,媽媽想問你XXXX」,如果她沒有第一刻回答,小編會先等一等,給她小小緩衝。很多時候,她完成手上的步驟,就會理睬我。這一方面,小編仍在尋找當中的平衡,一來好想她快點給反應,但也明白她正在專注中,未必第一時間理睬我。
不知大家跟孩子的溝通是不是這樣呢?

「為母則強」是祝福?抑或 是壓力?

 
每一個媽媽,自從懷孕生產開始,面對孩子第一次生病,經歷過自己病卻要強撐去照料孩子,日復日的重覆相同行程,即使有多累,有幾想hea,你仍會去檢查孩子的功課,陪伴他們溫習默書測驗⋯⋯這些年來的經歷,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什麼是「為母則強」。
 
這一份「強」、這一份「力量」究竟從何而來呢?
單單「媽媽」這個身份,面對極需要我們保護的孩子,我們不其然長出三頭六臂,盡全力去兼任家中的秘書、保母、老師、廚師等等不同職份。明明自己做女兒的時候,什麼也不懂,現在卻發掘出不同的小潛能。
 
但,為什麼做媽媽就要「強」呢?我們可以軟弱一點嗎?
這陣子,JJ媽媽家中發生一些事情,先生做手術,不便於行,需要在家休養,原本二人分工合作的照顧三個孩子,自然落在 JJ媽媽身上,每天接送大囡返學、放學,再從婆婆家接二囡三囡回家,雖然已有嫲嫲婆婆輪流幫忙,但每天舟車勞動的行程,同時追趕著工作的deadline,確實有點吃不消。
 
「為母則強」讓JJ媽媽不停提醒自己:「沒辦法啦!頂硬上!」你不能幫孩子向學校請假,而理由寫上「媽媽攰了,想請假休息」!也害怕自己變得軟弱,不讓自己腦海出現太多負面想法,不停的告訴自己:「我OK呀!沒問題!」
 
原來,我們將「為母則強」變成不能逃跑、不能軟弱的壓力。
 
有一晚,JJ媽媽衝完一整天的行程,半夜孩子睡了,我坐在梳化上,眼神空洞、腦袋也空洞,眼淚不自覺流下來,原來,JJ媽媽已經攰到不行。這時,爸爸用他行動不便的雙腿,以緩慢的步伐,走向廚房取了一包蜂蜜綠茶給JJ媽媽。當刻,我爆出壓抑到不行的情緒,嗶哩啪啦說出自己有多累,說出自己雙腿因為走太多而好痛,說出自己壓力大到頭痛⋯⋯ 爸爸靜靜的陪伴⋯⋯而JJ媽媽終於面對真正的自己。
 
媽媽,是可以攰、可以哭,更可以軟弱。
 
因為JJ媽媽相信,媽媽真正的堅強是,先勇敢的擁抱自己,讓自己擁有軟弱的空間,懂得釋放自己底層的情緒,這才更有力量去面對 「媽媽」的幸福挑戰。
 
 

Our News

【FamilyGo Learning x 一田YATA】

🌟🌟🌟進駐一田大埔店🌟🌟🌟
🎉-FamilyGo Learning 期間限定店 – 🎉
FGL 一個重要里程碑,於一田大埔店內推出期間限定店,親身介紹自家設計的教育產品,亦能跟不少爸爸媽媽互相交流育兒心情。
 
✨FamilyGo Learning 期間限定店✨
📅8月3日起至8月22日
⏰早上 10點至晚上 10點
📌一田百貨大埔店